2009年5月26日 星期二

地理師的公案~得到好地理的玄機(8-2)

  現代公案:曾子南點陳誠墓
  在四、五十年前,也就是大約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,台灣有一位極為活躍、有名的地理師,名叫曾子南,也許很多人都還記得聽過他。他原本在台北執業,後來搬去台中,也在2006年間去世了。而他就是以三元派為主,再採納、輔以部份的玄空、三合、九星…等等來用。中華民國前副總統陳誠,在泰山的墓地,即是由他點堪的。
  關於這處墓穴,很多人有諸多看法,但以我來看,應該屬於『牛頭穴』,什麼是『牛頭穴』,牛頭穴屬於『牛眠穴』的一種,這中間有分:『牛頭』、『牛尾』、『牛身』、『牛角』甚至『牛眼睛』等等,而牛頭穴有何特性?就像牛,有時候會跑進水裡,將頭藏進水中,在耕田時又會抬起來;所以它的運程會起起伏伏。如果印證在陳誠的兒子陳履安身上,他以前作過國防部長、監察院長,卻又在競選總統時失敗了,同樣是起伏不定的。後來陳履安先生學禪宗時,就將他父親的墓遷走了,因此,這股氣也就跟著銳減了。
  不過,這麼說,並不是指牛頭穴不好,而是它會有運程的變化,其時間長短也不一定,有的一運20年、40年、60年、90年或180年,最長的甚至可以到達一周天,360年。

  『風水』史上的大宗師
  中國的地理師的祖師為東晉時的郭璞。而到了唐朝末年時,則又出了另外一位風水大師,他的外號叫做楊救貧
  (註:關於郭璞──其實『風水』一詞,最早即見於郭璞所著的『葬書』一書中,這也是中國第一本以專書來探討『相地』、『相墓』,亦即陰宅風水學的書了。書中寫到:「氣,乘風則散,界水則止,古人聚之使不散,行之使有止,故謂之風水。」,又說到風水之法,以「得水為上,藏風次之。」也是第一個提出『藏風』、『得水』的風水概念的書。它的影響深遠,像從後來發掘出來的唐代墓葬的型制和葬俗來看,在很多地方都已經懂得依照堪輿風水的觀念來佈局安排了。
  事實上,中國關於『相地活動』的文字記載,早在殷周時候就有了,譬如在尚書中,就記錄了周公依照卜筮的結果,以選擇地點,營建洛邑的事。到了漢朝,『史記』則將堪輿家列入了占家的流派之一。而在『後漢書』的袁安傳中,也記載一則因為陰宅風水而影響後世運程的史料,書中說到,袁安的父親死後,想找葬地,他碰到三個書生,指著一處說,葬在此處,「當世為上公。」袁安聽從了他們的建議,在此葬父,之後果然累世貴盛了。不過,中國人普遍開始有主動尋找風水墓地的觀念,還是從郭璞帶起的,像,明朝的王禕所著的『青岩叢錄』中,即提到:「擇地以葬,其術本於晉郭璞。」
  至於郭璞,字景純,河東聞喜人(現今的山西省聞喜縣),『晉書』中稱他「博學有高才」,「詞賦為中興(東晉)之冠。(且)好古文奇字,妙於陰陽算曆。」有人甚至以為就因為他在『陰陽算曆』上的傳奇,反而讓人忽略了他的文學成就。他一生著書數十萬字,現存的十四首『遊仙詩』,也是遊仙詩體的鼻祖。除此之外,他的『好古文奇字』,也充份地表現在訓詁學上,他注解過『周易』、『爾雅』、『山海經』、『穆天子傳』、『方言』和『楚辭』等古籍,現今的『辭海』或『辭源』中,還隨處可以見到引用自郭璞的注釋。
  像他在注解『爾雅』時,花了十八年的時間去研究,然後以當時通行的語言名稱,去解釋古老的動、植物。而且為它們注音、作圖。使得『爾雅』一書成為歷代研究本草的重要參考書目。同時,郭璞開創的動、植物圖示分類法,也為後代大型本草著作所沿用。譬如『茶經』中引述郭璞的『爾雅注』云:「樹小似梔子,冬生,葉可煮羹飲。今呼早取為茶,晚取為茗,或一曰荈,蜀人名之苦茶。」這種描述方式,已經和現在植物學上的雙名命名法一樣了,而西方的雙命名描述方法一直要到郭璞死後1400多年,才由瑞典人建立起來的。另外,像『山海經注』中的內容,則記敍、考究了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和古神話傳說,對於古代的歷史地理、中外交通、民俗神話等等,皆極具學術價值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--林老師(林箕賢)著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◇歡迎分享或引用,煩請註明出處
有緣人

沒有留言: